为一步凝聚全院教师共识,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带领全院教师深入学习学校“教学工作”“科技兴校”“人才强校”三个大会精神。12月22日下午14:00-15:10,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在3223会议室召开传达学习会,会议持续一个多小时。学院班子成员、专任教师、辅导员、行政坐班人员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吴菊珍主持。
学习会上,王静副院长首先传达了学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提到了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及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差距,学校的教学工作要以调动二级学院广大教师积极性为抓手,强化教学评价与奖励,切实保障教学质量;接着丁义超副院长传达了“科技兴校”大会内容,大会系统阐述了当前学校科研工作面临科研规模小,活力不足,层次低、科研方向不聚焦等问题,全校上下要大力发展科研共识,二级院系要落实科研教学双重任务,对标学校“十四五”规划,优化制度提供政策支持,强化培训提升科研能力,做到科研发上规模,上水平;党总支副书记周筝在会上谈到了自身对于学校“三个大会”内容的学习体会,认为学校明确提出未来发展的依托和关建在于二级院系的这个核心导向,是学院的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学院应该积极主动承担院系发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主体责任。对于“人才强校”会议,吴菊珍书记说要按照学校“引得进、稳得住、上得来、用得好”的总体思路,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拿出引进人才的真招、培养人才的真心、用好人才的真功夫,尤其是在宜宾的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在人才引进问题上要创新,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与政策壁垒,把各类人才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岗位。
同时党总支书记吴菊珍还传达了12月17日学校党委书记严余松调研材环学院、12月19日学校召开的第二届学校教代会暨工代会、12月20日“教学工作”“科技兴校”“人才强校”三个大会重要内容。按照严书记对材环学院的定位是一个积极向上、抢抓机遇、和谐共生、同心同向的学院继续发展下去,学院全体教师要为学校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真正承接起“依靠学院,放手学院,建设学院”的责任;其次,吴书记还传达了叶校长在教代会上的报告精神,强调全校上下要团结,包容,协作,“聚精会神抓建设,团结协作促发展”,全校上下要认清形势,统一共识,牢固树立“教学中心、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
与会教师代表也结合自身工作分享了学习体会。
材控教研室代表、教师第二支部书记刘海琼:在建党100周年、建校108周年、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重要节点召开学校的三个大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守本分,扎根教学科研一线练就育人真本领;担使命,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培育发展好生态”报告为学校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教学、科技、人才工作三个专题报告全面厘清了教职员工对近年特别是学校升本以来,大家共同高度关注、关于大家在优秀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及个人定位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到了努力助推学校现在与未来发展的问题和疑惑。对二级院系,专业教师而言,会议为器。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研室代表任亚琦老师:作为站在一线教学科研的青年教师,看到学校领导如此高度重视基层院系和老师个人的成长发展,我深受感动。学校处于发展的攻坚期,而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处于艰难的探索实践阶段,这时深切感受到个人的发展与学校是命运共同体,应同心同向。会议中校领导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要我们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打造出成工院未来的辉煌!
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教研室代表黄山老师:“教学工作”“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大会的学习,让青年教师很受鼓舞,新专业的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发展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非常感谢学校花大功夫召开此次大会,这无疑给一线教师们打入了一剂强心针。作为宜宾校区新专业的一线教师,组织把新专业大学生交于我们培养,有使命有责任也有压力,面对跨校区的学生,我们必须要付出进一步的努力,守好自己的本分,办好专业,育好学生,从各方面多多提升自己,扎根教学科研一线练就育人的真本领。
工程造价专业教研室代表王莉姣老师:这周一,学校召开了“教学工作”“科技兴校”“人才强校”三个大会,学校领导聚焦当下和未来面临的,如宜宾校区本土队伍建设不足、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等诸多问题做出了分析,提出面向2025学校队伍建设的思路与举措,作为一名新进教师,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发展,我将牢记叶校长的要求,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补齐实践能力的短板,同时在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求真”理念,办真教育、铸真师魂、育真学子,从而使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和成就人。
专职辅导员孙婷老师:作为辅导员要深刻领会学校发展的理念路径,跟紧学校发展的步伐,积极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在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中创新思想,认真履职尽责,脚踏实地做好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切实做到“为党育才,为国育才”。
通过本次学习会,学院教师对学校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改革举措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要以学校“三个大会”精神为引领,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身份,在本职岗位履职尽责,树立“助力学校发展是己任,参与学校发展是光荣”的集体荣誉感,为学校早日实现“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建设目标作贡献。
(撰稿:王宇眉 审稿:吴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