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我校教师在G16外语类校本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研讨会上发言

【时间:2022年10月01日 19:00】 【栏目:新时代高教 【来源: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编审:党委宣传部】


9月29日晚,“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外语类校本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顺利举办了第三次研讨会。重庆科技学院作为本次承办单位,牵头组织来自常熟理工学院、合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等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盟的166名外语专家和老师们汇聚云端,以“校本教材建设探索”为主题,探讨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与深化。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董保华主持了研讨会。我校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20余名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参会,青年骨干教师李丝贝应邀进行了题为“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自建慕课的校本教材建设”的交流分享

会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重庆科技学院吴松副校长致欢迎辞,他对学校基本概况及教学科研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强调了外语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及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并预祝研讨会成功举办。

第二阶段为专家讲座,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余渭深教授就“大学外语教学范式的学习转向”进行了详细阐释。余教授指出:教学改革应该实现从“术”到“道”的改变,从“老师教”为主,到“学生学”为主的转变。面对新阶段、新政策、新理念、新格局下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深化课程改革,以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发展需求,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大学外语课程应以立德树人,追求卓越为目标,以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以技术及多模态教学形式赋能教学改革。

第三阶段为校本教材建设探索经验交流。重庆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杨志强老师做了题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落实—基于《大学创新英语》教材”的分享。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现状,讲解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黑龙江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李春梅副教授进行了关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校本教材编写的经验分享,从教材编写历程、编写背景、编写依据、教材特色等方面详实介绍了一部教材的诞生。重庆科技学院的李钰老师也就美国教师培训中的CRT(Cultural Responsive Teaching)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她建议老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发现并挖掘不同文化和生长背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和适切的课堂活动,有效回应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我校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李丝贝以“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自建慕课的校本教材建设”为题,介绍了《丝路英语》系列校本教材建设情况,从编写理念、教材特色、内容与结构和教学案例等方面毫无保留地向与会专家及老师们分享了课程团队关于新时代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及基于混合式教学与自建慕课的教学探索。李老师以《丝路英语1》第一单元为例,细致讲解了4个板块的教学设计及如何结合教材和慕课资源实现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面指导。李老师提出的关于不断挖掘教材课程思政元素和注重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的思考也引发了与会老师们的强烈关注和共鸣。

在专家和代表们的精彩发言和热烈交流中,此次研讨会圆满画上了句号。本次会议为英语教师及研究人员提供了拓展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交流的良好契机,对于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提高英语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英语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我校外语教师们将不断学习,领会新理念对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产生的深入影响,推动探究课程思政、教材建设与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建设多模式一流课程。

(撰稿:杨馥遥; 审稿:常淑丽、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