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学校在多宝寺举办了第一次校庆活动。时值抗日战者艰难时期,学校所处环境偏僻,又非遇五逢十,学校为什么要搞校庆呢?用时任校长任寿彭的话来说,就是要“雪耻”!
1938年,日本强盗飞机开始轰炸成都。1939年5月,学校不得已从学道街疏散至多宝寺办学。由于设备、仪器、图书等无处安置,暂时存放于郭家桥白药厂后面仓库内。一场火灾使这些物品大多被烧毁,学校因此蒙受重大损失。
当此之时,师生员工痛心疾首,社会人士深感惋惜。校内以苟悦彬为首的一批学生发起罢课等活动,要求查明原因,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事最终导致时任校长张映奎去职,苟悦彬等则被转学到了重庆。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实习实验,办学初期即建有实习工场。1914年在校方和教育界人士努力下,四川省拨专款从日本购回日立制作所生产的仪器设备,其中一套被分配给我校使用。1916年,学校建成机工工场并开工冶铁,《四川群报》两次发布新闻加以报道。1928年,四川还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当年2月,第28军军长邓锡侯到校查勘后,学校的实习工厂便被占用为枪械修理所。1935年,教育部对已结束军阀混战实现“川政统一”的四川高等学校进行调整,位于学道街的省立工学院并入重庆大学,其遗留之校舍校具除矿业科设备外则作改善职业教育之用。我校因此迁入学道街新址,接收了设备、仪器、标本、图书等,学校办学实力大增(对此一时期的设备状况,《四川教育志》相关部分有记载)。
可惜,随着一场大火,这些令人骄傲的仪器设备遭遇了灭顶之灾。
然而,在任寿彭接任校长后,由于有资属联立职业学校(开有机械和车务管理两科)的并入,对可修设备仪器尽力修复(1938年入校的唐尚锐就谈到他们在多宝寺修复各种电机以备实习之用),加之教育部为抗战需要要求我校开办中等电机技术科、中等机械技术科(以后还开办了中等航空机械技术科)而加大了投入,使学校实习实验工作逐渐恢复并有了新的起色。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决定举行一次校庆活动,借以展示实习实验设备和产品,对内提振士气,对外宣传学校成绩,消除负面影响,既是“雪耻”,又是“正名”、“扬威”!
这次校庆活动有台湾校友郑富璋先生提供的珍贵照片作证。据说一位僧人在参观展品后还欣然作了题词:“物品之精美于斯可见矣!”由此可见,任寿彭校长借开校庆以“雪耻”的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学校实习实验条件的改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基本认同。
(撰稿:周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