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前的银杏缓缓凋落,给冬天的到了增添了一些浪漫和寂寥。
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10:30,由我校人文与设计学院人文素质教研室开展的美学系列讲座第十一讲——“沉郁之美”在国学馆3521开展,本次活动的主讲人是来自人文素质教研室的宋先梅教授,全校各年级30余名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什么是美呢?”这是美学系列讲座宋教授都会向同学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一个眉目如画的美女?或是“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美景?宋教授温柔的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透过帘子看看窗外,看着金黄的落下的银杏叶,你们觉得美吗?”
金黄的叶子一片一片铺在地上,我们沉醉这美丽的图景,也感伤于叶子生命的消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感叹于生命的逝去,都也曾为之迷茫和不安。宋教授说,只要我们心中有所感,这就是审美的发生。但是审美有着不同的感受,因此会形成不同的形态。比如沉郁、飘逸、空灵等。而我们今天主要是来感受沉郁的美。
宋教授接着为我们举了“诗圣”杜甫的诗中所表现的沉郁美和磅礴大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宋教授带着大家一起读了杜甫的著名的《登高》,解释说,这是一个兀立高台的诗人形象,然而,作者之情,悲郁深沉而并不过分,凄苦冷落而不见消沉。同学们都脑海中都浮现了这样一个历经种种磨难,心怀家国和百姓的形象。
随后宋教授为我们列举了两种悲剧——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命运悲剧有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性格悲剧有哈姆雷特永恒的疑问,同时宋教授为我们生动的讲述了这些故事,也同文学经典《红楼梦》一起分析了悲剧文学的美感。
天气是寒冷的,大家的心是温暖的,国学馆是有温度的。讲座的最后,宋教授带着大家一起走出教室,去看金黄的落叶,去感受身边的美。
(撰稿:高伟 审稿:宋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