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由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走进四川成都工业学院参观了成工富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了解了学校校办工厂在军民融合生产、获奖成果及广泛服务教学科研的情况,深入了解了学校模具科技馆和四川省模具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对模具科技馆服务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和校企协同企业协同科技攻关、联合培养人才情况,以及学校成为本科院校后如何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一流人才!
2012年,成都工业学院正式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如何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一流人才!成为了成都工业学校将要面对的的首要问题。在此次活动中,成都工业学院校长严余松做了全面的解释。
“升本后,学校迅速确立了‘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办学思路,紧密围绕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学科领域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严余松表示,面对百年老校如何开启新征程、历史如何传承并重铸辉煌等现实问题,学校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从多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首先,紧紧依靠百年传统,扎根天府大地办大学。学校紧密围绕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学科领域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加快推进创新改革,主动转型发展育人才。学校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工作中,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明确了“三步走”发展目标;将“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多样化协同育人模式”纳入主要改革任务。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协调发展理、管、文、经、艺等其它学科,以电子、机械为主要特色,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3个学科专业领域,与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面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主要环节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以深度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服务四川重点发展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以产教“五融合”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和示范引领。第三,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积聚共荣共生新优势。学校不断深化与行业企业和地方合作,与京东方、成都地铁、普什、九洲、中电科技等企业、省内部分市州县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开办订单班等方式逐步实现了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上的耦合效应,与富士康探索股权共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和政府主导、学校主创的创新创业基地运营模式。学校还自主设立了科研项目的“企业专项”,采用“企业出题,学校资助、教师作答”的形式,由企业发布需求指南,学校科研基金提供资助,学校教师联合企业人员进行申报并开展项目研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逐步产生了知识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学校教学水平、服务地方能力和企业技术更新、行业经济增长的共同进步。最后,探索突破机制体制,“厅委共建”创示范。在省政府支持下,教育厅与省经信委正式签订协议,“厅委共建”成都工业学院,以期更好地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尽快探索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模式,将产教融合、对接产业、服务企业的改革创新引向深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在全国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发展中形成影响和示范。
作为校企合作的积极参与者,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向东绍了与成都工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他表示,公司通过与学校十年来合作,搭建起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公司已派出数十位工程师担任了学校兼职教师和专家顾问,帮助建设实验室、教学中心。学校也为公司培养了200名左右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公司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个别优秀者已成为公司设备技术部的负责人。公司与学校交流频繁,共建实践培训基地,企业员工入职培训,以及聘用学校科研团队参与、支持京东方企业技术项目实施,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