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四川新闻网:教育奋进之笔“1+1”走进四川 调研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时间:2018年06月23日 09:30】 【栏目:媒体看学校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成都工业学院模具科技馆。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2日讯(记者 陈淋)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部党组将2018年作为教育系统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为充分展示各地各校“奋进之笔”进展成效,全面反映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师生积极进取、敢于啃“硬骨头”、作出新成绩的决心信心,教育部新闻办组织开展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

6月21日,在教育部新闻办统一组织下,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0余家中央和省内媒体的30余位记者赴成都工业学院,聚焦高校做好教育“四个回归”情况,实地调研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及特色。

成都工业学院课堂。

当天上午,当记者们走进成都工业学院校园内的成工富创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基地,便看见一台由企业自主研发的FOXBOT机器人正在用它的4支“吸盘”抓取一块实验板。可别小瞧它,它能抓取从小到0.1厘米级别的精密部件,再到重达百公斤的大型部件,把人从人工重复性、大型机械的抓取工作中解脱出来。正在这里上实训课的大二学生邓永烈说,“FOXBOT机器人等是学校辅助理论课的实验课程,这种实际操作体验,不仅让我们对学习更感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操,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

“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一流人才!”这是成都工业学院的发展目标。但如何实现?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成都工业学院院长严余松道出了学校的发展路径。“2012年,学校升本后,便迅速确立了‘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办学思路,紧密围绕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学科领域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产教融合为主要办学特征,主要培养产业和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成都工业学院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中,成都工业学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明确了“三步走”发展目标;将“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多样化协同育人模式”纳入主要改革任务。

与京东方的合作,便是该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合作中,成都京东方与成都工业学院以“名企+名校,共筑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助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向东介绍到,公司通过与学校十年来合作,搭建起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公司已派出数十位工程师担任了学校兼职教师和专家顾问,帮助建设实验室、教学中心。学校也为公司培养了200名左右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公司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个别优秀者已成为公司设备技术部的负责人。公司与学校交流频繁,共建实践培训基地,企业员工入职培训,以及聘用学校科研团队参与、支持京东方企业技术项目实施,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合作。

成都工业学院内的校办工厂,学生实训。

与校外企业有合作,校内也有校办企业供学生实践。当天上午,当媒体记者走进校办工厂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一的学生正在现场拆装整机,成都工业学院科技处处长张世凭介绍,工厂和学校根据产品的设计、生产、装调、质量控制等生产环节开发了30多个教学模块,供学生实习实训用,不同专业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模块,由工厂现职的工程师、技师进行指导。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工厂从学生大一到大四分别开展认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四种层次的实践性教学。“在真实工厂里通过真实产品进行实习实训,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工厂也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工厂。”张世凭说。

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模具技术教学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工业学院教授成虹,在学校工作超过30年。“学校升办本科后,能够做到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始终,得益于模具科技馆这样一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校内产教融合,以应用为目的的实践基地;得益于学校和专业教学团队坚持行业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坚持行业标准培养、坚持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坚持的工作态度。材控及模具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目标瞄准中国制造的2025,服务于模具先进企业,培养有工匠精神的卓越工程师。”成虹提到的模具科技馆,是目前国内知名且唯一的集教学、展示、科研为一体,具有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的工业科技藏馆。模具科技馆不仅为成都工业学院材料成型机控制工程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相关机械类专业的产学研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也为同行院校师生及社会同仁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

今年5月,四川省教育厅与省经信委正式签订协议,“厅委共建”成都工业学院。据悉,这是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签署的第一份合作协议,期望通过共建,尽快探索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模式,将产教融合、对接产业、服务企业的改革创新引向深入。

“学校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在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严余松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经信委的指导下,矢志不渝扎根天府大地办大学,抱定宗旨回归应用之魂育英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真正建立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更紧密地与工业部门、四川优势产业相关企业协同育人,在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发展的四川模式,把成都工业学院建成全国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让学校真正成为四川产业部门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人才走向产业的第一车间,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80622/000885595.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