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1日,由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走进四川,20余家中央、省级媒体先后前往四川大学、成都工业学院,近距离感受综合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不同风格、魅力的本科教育工作探索。
●第一站:四川大学
“教室革命”拉近师生距离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创业街
网络互动教室、灵活多变研讨教室、多屏研讨教室、手机互动教室……走进四川大学第一教学楼,各种区别于传统教室的智慧教室迅速吸引目光。
近年来,四川大学掀起课堂教学改革,将新生按25人规模编班,全面开展高水平互动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老师各出奇招创新课程,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玩转“黑科技”点燃课堂
“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应该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教室革命’为抓手。近年来,改造和建成智慧教室400余间,促进了学生参与度、师生交流互动。”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告诉记者,教室革命只是一个突破点,最本质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敬业水平。为此,学校一方面重奖一线教学老师,另一方面加强培训,让老师尽快适应小班智慧教学带来的变化。
变化显而易见。
把微观难以想象的原子、分子、轨道搬进课堂,展现在学生面前;上千名同学7天时间在线比赛做题,甚至半夜催老师出题,老师不得不限制答题时间劝学生睡觉……这是真实发生在四川大学近代化学基础课程中的故事。
周加贝、赖雪飞、权新峰,一群教化学公共课的青年老师凑在一起,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让学生喜欢上这门特别枯燥、难学的课程。
周加贝老师通过混合现实教学,把真实环境进行虚拟数字化,通过MR眼镜向外投影,与虚拟环境结合,实现真实和虚拟环境互动教学,让学生能够看到形象立体的原子、分子结构。赖雪飞组织学生开展“化学争霸赛”,把化学知识与全球第一大游戏化教学平台结合起来,学生组成战队攻城略地在线答题,吸引了1000余名学生参与,大家热情高涨。
“枯燥的化学课变得特别有趣,‘黑科技’让我们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钱睿俊告诉记者。
·学生自主经营创新创业一条街
没有售货员,也没有保安,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i创街,当天新开了一家名为“极市”的无人超市。师生进入超市自选好商品后,进入隔间的结账区域,通过RIFD射频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商品条码,在屏幕上显示价格和付款码,结账成功后商店自动打开门让人离开。
这个无人超市是5名学生合作开展的创业项目,负责人之一的计算机学院2016级学生秦浩钧说,做这个无人超市,主要是为缓解学生因上下课高峰期造成的超市购物结算排队爆满问题,节省等待时间。
像“极市”这样的学生创业店、创新主题工坊等,在i创街上还有很多。例如“空天飞行器创意设计与体验中心”,由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参与建设,中心里有“高大上”的设备,学生可以体验模拟驾驶飞行器,还可参与AI智能飞行器设计。在“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工坊”,学生设计的机器人,随着音乐摆动着身姿,吸引了众多人驻足。
这条i创街,由川大学生自主经营、管理。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i创街空间约3700平方米,自2015年项目实施以来,已入驻34家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创业公司,组建了12个跨学科交叉创新的主题工坊,还引入5家在福布斯上榜、获全国金奖的高新技术学生创业团队,成立“青创魔方”带动项目孵化。
“学校提供了很多优惠、鼓励政策,例如水电费全免等,帮助学生双创实践团队‘零负担’入驻,‘零距离’参与。”据悉, i创街每年带动孵化80余个学生双创项目,提供3000余个双创实习兼职岗位,让创新研发和实战演练交互展开。
●第二站:成都工业学院
把课堂搬到真实工厂应用型大学把产教融合做深做透
“办好应用型大学实际上很难,水平低了不行,不解决实际问题不行。”建立怎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把产教融合做深做透,是成都工业学院院长严余松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四川省首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成都工业学院从突破机制体制障碍入手,将改革铺向产学研全过程。
·学生实践有“专周”
手持人机界面,通过编辑程序形成各种指令,实现Foxbot机器人快速定位、吸盘、原点校正……在机器人实训中心,机械电子工程系大二学生邓永烈正与几名同学一起实地学习机器人操作。
这是邓永烈本学期必修课《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的“专业实践周”活动,课堂搬进实训中心,通过一两周实际操作,平面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化、形象化。
近年来,成都工业学院把重点放在“融合”上,逐步构建并实践以“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场所与真实工厂相融合”“教师队伍与工程师队伍相融合”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http://jydb.scedumedia.com/DocumentElectronic/m-doc-6233.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