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在日前举行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布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
重视本科教育 教学改革争创一流
“大学因本科生而生,因本科生而长。经过近十年来的改革实践,四川大学形成了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氛围。”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说。
以“教室革命”为抓手,四川大学打造了多视窗互动教室、灵活多变组合教室、移动网络互动教室等多种类型的智慧教室,还按25人编班,开设“探究式——小班化”课程,实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非标准答案考试,打造高质量的本科教育。经过改革后的教学,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学”为中心,由灌输式教学,转型为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智慧,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习惯。
在四川大学网络互动教室“细胞生物学”课堂上,教师正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在四川大学的课堂上,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带领着同学们公开“打游戏”,还研制“刷脸神器”利用无人机来“点名”,一间间结构独特的教室里,课堂氛围活泼有趣。
“近代化学基础”课上,化工学院的几位教师将MR(混合现实)技术引入教学,运用“黑科技”打造竞技教学,让学生们在竞技的过程中沉浸学习。“化学课中有很多复杂的化学结构,这些化学结构如果用二维的素材来教,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如果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则可以把素材从二维变成三维,将化学模型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互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戴上混合现实头盔的化工学院教师周加贝说。近期,四川大学还举办了化学争霸赛,学生们在线比赛做题,城堡战、抢夺土地战、boss战等应有尽有,把枯燥的化学知识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在互动性、趣味性的体验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一创新性的教学尝试令半夜刷题的同学们求“题”若渴,催促教师更新题库,为防止沉迷游戏,教师们才特意限定了答题时间。
无人机在教室腾空飞起,计算机学院教授魏骁勇放出大招儿来“点名”了。采集同学照片,输入数据库,然后用无人机拍视频传入电脑,识别人脸,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运行背后,实则遍布着复杂的程序和密集的代码。然而,魏骁勇上课并不点名,他说,这只是课程中制作的小玩具而已。这项“人脸识别”研究是魏骁勇2011年开始的一项研究——“基于课堂内关系网的大数据教学分析”,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用这台无人机捕捉到的学生上课表情来分析学生的关注力,甚至分析同学之间的交互频率与关系,获取课堂内关系网,来验证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理论。
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
成都工业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属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六年以来,学校明晰了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施以“产教融合”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都工业学院在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基础上,还探索了股权共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成都工业学院院长严余松说:“校企合作实现了校企双赢,使学校培训基地成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面军’、学生创新创业的‘助推器’、‘政产学研用’的‘示范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样板’、新工科建设的‘试验田’。”
成都工业学院机械电子专业大二学生正在实习实训基地装备机器。
成都工业学院的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基地中,一群大学生们正在学习“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这是一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开始熟悉机器人程序新建、保存与运行,掌握机器人语音编程原理以及Foxbot机器人常用指令。国营成都无线电专用设备厂是成都工业学院的另一个实习实训基地,是学校协同育人的教学工厂,还是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7所高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工厂以真实的背景,按照实际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模块化的体系结构编写了《大学生生产实训教程》教材,开展了认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四种层次的实践性教学,实训内容丰富。
实训工厂中,成都工业学院机械电子专业的大二学生们正在装备机器,现在正是他们的专周实习时间,所谓的“专周”,便是专门抽出一整周来这里进行实操。跟着指导教师实战的他们,有着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收获。同学们一边操作着机器一边说,理论和实践毕竟是有区别的,平时上课时未免会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深,只有真正动手操作才能印象深刻,学校注重手脑并用,安排了很多专周实习,希望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在真实工厂、真实场景里通过真实产品进行实习实训,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工厂也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功能,同时满足了学校需求和企业需求,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