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位于郫都区蜀信路二段的“成工新邨众创空间”(以下简称众创空间)光彩工程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吸引了许多路人围观、拍照发朋友圈——“这个众创空间什么时候对外开放,好想来‘打卡’体验。”
市民的期盼,正是郫筒街道蜀都新邨社区党委在推进“校社共建”模式,共谋社区治理现代化中探索实践的不竭动力。“这是我们社区和驻地高校成都工业学院资源深度共享的合作成果,也是当下我们在探索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建设中的一次大胆尝试。”蜀都新邨社区党委书记叶光全说。
科技感满满
4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星空一样的屋顶、具有航空元素的办公桌椅,以及充满电气、工业设计感的办公空间……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众创空间发现,这个占地约4300平方米的四层楼高的众创空间内,一楼是正在试营业的“优·咖啡”,往上二至四楼分别是新概念航空飞行器、电气工业设计、无线电通讯等一系列现代化、科技感元素十足的研发试验室、创新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办公空间,“现在都已进入内部软装阶段,预计今年4月底将竣工投入使用。”叶光全说。
“师傅,桌椅要摆放整齐,机器人展示跑道要呈直线……”在众创空间二楼的机器人开发区,来自成都工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老师颜钰正忙碌着,不时同身边的装修师傅交流修改意见。像这样由驻地高校老师到社区蹲点参与众创空间的设计与装修的场景,只是蜀都新邨社区与成都工业学院推行“校社共建”模式以来,共谋社区治理现代化一个缩影。
“现在学校与社区分别组建了一支管理团队,全程参与到众创空间的设计和建设。”叶光全说,目前众创空间已花费1500余万元用作整体改造和生活配套的基础建设,这其中学校投入资金就超过500万元。
“校社共建”纵深推进
为社区提供多元化服务
“未来学生们将有更稳定的实践场所。”在颜钰看来,众创空间的建成将有利于学校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参照社会用人需求信号改进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模式,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创新发展。
随着“校社共建”模式的纵深推进,驻地高校师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融入社区治理,也将为当地居民带来多元化的公共服务。
“现在每月18日,学校志愿者服务队还会进小区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服务。”颜钰介绍,众创空间将坚持可进入、可参与、易分享的公共属性,让居民能随时参观和定期体验所有入驻项目。“未来学校的机器人、无人机、美学应用等8个社团将为社区居民免费开放38项社区服务。”
高校与社区抱团发展
环学院知识经济圈崛起
此外,众创空间的建成也将促进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加快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的建设步伐。“我们将打破社区过去各自为阵的发展局面,努力探索‘校社共建’新模式,逐步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郫筒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以蜀都新邨社区、双柏社区、书院社区为载体的环成都工业学院知识经济圈正在郫筒街道逐步呈现,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都将在这里交汇、成长和壮大。
下一步,众创空间将与成都工业学院内的小微科创园组成大学电子工业科技园区,形成产业微生态圈,助力郫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新型产业社区建设。同时,建成后的众创空间还将依托华为智慧学习工厂,根据需求实施产业人才精准培训,实现研发、设计、应用和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此外,众创空间还计划引入一批由“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电气工程行业的国际顶尖研究团队入驻。
“让更多人才在郫都安家,感受高品质的社区服务,也是留住人才的方式之一。”面对当下社区发展治理中的难题,蜀都新邨社区党委书记叶光全笑说,接下来,蜀都新邨社区还计划与书院、双柏社区加强合作联系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参与建设与环工业学院特色街区无缝串联的工业文化博物馆,向市民展示郫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元素,努力在全区打造一个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域。
http://www.pidu.gov.cn/pidu/xxbs/2019-04/10/content_791722cd58a14a9db87745abd962d76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