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教育之弦:平台院校谈创新③丨成都工业学院:以服务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构筑创新发展新生态

【时间:2020年07月08日 09:44】 【栏目:媒体看学校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高校通过区域协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也是高水平大学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成都工业学院坐落于成都市核心产业生态圈——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的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内,多年来学校一直坚定“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和“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理念,围绕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学科专业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探索“政行企校”多方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产教融合新路径,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聚焦本科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动态调整应用型本科教学基础建设

学校以深度融入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服务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发力点,面向成都市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构建了与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累计调整、增设了20余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先后获批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项目立项,“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获批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

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7个专业为试点,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学场所与真实工厂”“教师队伍与工程师队伍”的“产教五融合”改革,试点改革专业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总平均成绩较非试点改革专业提高15%左右,该项成果获2018年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持续加强学生“双创”意识培育和思维能力提升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实验室、校办工厂、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训设备、人员和场地资源,构建大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四个模块,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供“真实环境”,积极培育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环境和土壤,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三届四川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特等奖、2018年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8年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六届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能竞赛本科组特等奖、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等优良成绩。同时,学校11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批国家级、省级立项。

聚焦产教融合,创新多方协同、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厅委共建”管理体制创新

2018年初,经四川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现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签订“共建成都工业学院”协议,形成了产教融合在教育和产业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协同、推进的工作新格局,教育主管部门与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进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在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教育厅进一步加强对成都工业学院的领导,在政策、项目、经费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经信厅作为工业、产业主管部门,对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尤其在产教融合的机制形成、专业集群建设、平台搭建、队伍建设、资源保障等方面给予指导与支持。在双方的支持和指导下,学校深度对接地方产业,探索建立切实有效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政行企校协同推进的应用型大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成工富创”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

2017年初,学校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成都公司合作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实体运营机构“四川成工富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成工富创”),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1200万,学校资产公司控股51%,富士康科技集团成都公司持股49%,共同搭建省市智能制造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公司设在校内,拥有真实设备、真实软件、真实系统,与富士康保持技术同步更新;集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生产加工、技术服务四大功能为一体,拥有100余人科技服务团队,能同时满足500人的现场教学。公司2019年产值超过千万,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快速反应,3月中旬就完成2条全自动折叠式口罩生产线分别交付广西贵港和广东惠州地区。公司同时也是“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成工富创”是学校转变思维模式、大胆改革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这种“股权共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既是建设应用型大学的一次体制机制创新,也是产教深度融合、科教协同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有效破解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校热企冷”问题,探索解决了产教融合中不同利益主体“两张皮”现象,形成利益共同体。

聚焦内外着力,创新产教融合核心平台载体建设

2017年,学校获批全国100所“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规划项目立项,以此为载体,学校在政府主导下、携手行业企业协会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建设了一批协同育人、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平台。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2020)

学校于2018年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确认为第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试点院校。该项目已初步建设成为学校支撑ICT专业集群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重要载体。

(1)建设模式

成都工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以“互联网+“的创新思维,通过构建“大平台+小团队”的模式,把大学双创师生、行业技术企业、制造业客户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大学间、企业间、区域间”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合作。大平台: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负责组建汇聚行业专家与技术的“企业技术平台”和协调各团队成员合作的“网络运营平台”。小团队:以成都工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为基础,根据成都工业学院技术特长以及行业或区域经济特点构建应用开发团队、工程服务团队开展项目设计、咨询、应用开发及工程服务等工作,服务地方经济。

(2)人才培养

成都工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开设的专业和实训课程共计约29门,可以满足4G移动通信、物联网开发、传感器应用、云平台部署、移动互联开发、分组光传输等课程教学要求,满足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多个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

(3)服务地方经济

成都工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面向区域内同类高校、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从事产品技术研发及项目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服务,整合政、协、企、校优质资源,支撑服务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产教融合集团(联盟):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由成都工业学院牵头,联合四川省范围内电子信息相关企业、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组建。联盟以服务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以行业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为纽带,以校际交流、校企协作和产学研结合为基本形式,以发展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主要目标,旨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产业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加强校际交流和校企协作,共同打造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平台、技术和专业发展协同平台、生产和实训融合平台,打通产教融合在人才、技术、生产三个核心要素的通道,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支撑产业调整升级、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环成都工业学院电子信息知识经济圈

学校与郫都区政府深化校地合作,通过“校地共建”,以成都工业学院和郫筒街道为核心,以中信大道为轴线,以郫都主城区有条件的楼宇为依托,形成双创特色示范基地——“环成都工业学院电子信息知识经济圈”,承接学校师生、校友及校外的电子信息产业孵化企业,促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金融投资-创业辅导的全链条,从而为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助力郫都区以电子产业为重点的转型升级和功能完善,丰富产业内涵、培育产业新优势、树立科技城市新形象。

成工新邨众创空间

成工新邨众创空间作为“环成都工业学院电子信息知识经济圈”的起步区,是郫都区和学校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共同打造的郫都区首个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空间依托学校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学科专业优势,整合校地企社资源,打造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服务区、省级大学科技园功能的深化区、新型社区服务的示范区。空间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企业孵化辅导、创业金融服务于一体,成为辐射高校师生与居民创新创业、链接各类社会资源的重要阵地,并根据需求实施电子信息功能区产业人才精准培训,实现研发、设计、转化、应用和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对加快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的建设及逐步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环工业学院知识经济圈,推动校城、产教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现学校与地方经济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目前,首批入驻项目已于2019年5月完成交接和人员培训并正式开园运营。空间设有社区便民生活服务点、创客咖啡区、外事交流区、美术及工业设计区、项目路演中心、创业培训中心、计算机培训室等功能区域,以便更好地为辖区创客及社区居民服务。此外,还设有无人机航模、机器人开发、华为智慧工场、高科技体验等科技感元素十足的区域,以及一系列现代化的研发试验室、创新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办公空间。平台项目的部分产出注入社区基金,增加社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成工新邨众创空间还将以服务师生、创客、企业和居民四类人群为对象,分别建立“创新素质提升平台、创客企业孵化平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公益创业服务平台”四个服务平台。

省级高校科技园

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科技园是“环成都工业学院电子信息知识经济圈”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桥梁纽带。科技园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及科技服务等领域,通过引导和培育,逐步建设成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完成第八批入驻企业(团队)的征集。

园区采用“一园两区”的布置形式,即主园区和菁蓉园区。主园区位于学校东侧,分布有科技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孵化中心、创新创业工场、创新创业俱乐部、实训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等,可以为入园企业和团队提供产品加工、试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及办公和研发场地。菁蓉园区位于距学校3 km的郫县德源镇,是配合成都市政府打造菁蓉创新创业小镇计划、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区的大学科技园园区,主要围绕“无人机”开展双创孵化,入驻与无人机相关的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等。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cxNjg5NA==&mid=2652903139&idx=2&sn=5320deee6f3dfd45d64722dd43d7337b&chksm=8410ce52b367474414f05f1bda578bb62fb8a59e43159f18992e5b8b96b80d413e1063b0bf51&mpshare=1&scene=23&srcid=0707MCLDj0u97miNqx3Xpzcn&sharer_sharetime=1594123017893&sharer_shareid=ae6f1d8aa7cd1d0ee471fa4825f9fe0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