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共同主办,国创融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人民数据、万学教育等单位联合协办的“百日招聘56789直播带岗”活动启动仪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举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所长嵇峰主持了启动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贾宏伟副主任、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程有根副局长、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曹彬副总裁、万学教育科技集团张锐董事长出席活动并致辞。全国11家省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国中小企业河南网和四川网、6家行业协会、236家企业和成都工业学院等185所高校等共654名嘉宾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加会议。
贾宏伟副主任表示,“百日招聘56789直播带岗”是落实工信部、教育部联合举办的“百日招聘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活动将征集一批意向企业,通过直播等创新形式,帮助高校人才供给端与企业岗位需求端精准对接,积极推动校企高效联动,扎实服务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需求。希望广大企业服务机构、高校、企业、协会等单位积极参与活动,为中小企业优化人才结构和毕业生充分就业贡献力量。
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保县以“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全面分享了成都工业学院作为全国“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示范校、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首批“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的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刘保县副校长介绍,为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校热企冷”老大难问题、探索建立切实有效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一是创新了产教融合管理机制。在四川省政府支持下,教育厅与省经信委(现经信厅)签订协议,共建成都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厅委共建”)。“厅委共建”强化了地方政府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对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指导支持。一方面让产业、行业管理部门有了应用型高校的支撑,将产业对教育的需要直接纳入规划和产业布局,同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充分通过“厅委共建”加强与各级政府及产业行业的深度互融,进而实现“产业布局到哪里,人才培养就支撑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高校的社会服务就跟踪到哪里”,二是创新了产教融合的动力机制。学校与富士康共同组建股权共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经营实体“四川成工富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工富创”),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互融共生。三是创新构建了产业学院的运行机制。在成工富创的基础上,学校与富士康成立了成工富创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院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创新提出了“一院两制”的运行机制。涉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运行等采取学校管理模式;涉及实习实训、社会服务、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采取公司管理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教深度互融共生格局。通过机制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以上专业达到39个次;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及以上课程门数达到75门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创新与实践”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2021年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四川新建本科院校第一位。
刘保县副校长表示,成都工业学院将以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以软件测试产业方向为抓手,加强与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行业协会、专精特新企业的协作,培养并汇聚成都及四川软件测试人才,为四川软件产业人才提供保障,为四川的软件质量迈上新台阶贡献学校力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秘书长李桂云、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专委会秘书长张海建、中关村人才协会秘书长冷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本科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超、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强等协会代表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竹筠、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田敏等高校负责人就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与分享。
据悉此次56789直播带岗活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继“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产教融合产业实践教授”项目后,为解决专精特新产业需求侧与高校人才供给侧矛盾而做出的新的有益尝试,希望能够为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产教融合搭建一个新的合作交流平台。
国创融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创融合将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的指导下,继续做好“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等项目的支撑工作,聚合更多部委、行业协会、骨干和专精特新企业资源,持续为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校提供特色产业学院、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校企协同实践基地等产教融合解决方案,为产业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为服务企业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服务高校产教融合改革创新、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等贡献更多资源和力量。
https://share.gmw.cn/reader/2022-05/12/content_35730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