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我们这十年】学术科研篇:唯实唯干,克难奋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成工力量!

【时间:2022年10月26日 16:32】 【栏目:成工要闻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学校自2012年升本以来,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地方、“治蜀兴川”为己任,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积极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优势产业,开展科研工作。十年来,学校科研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已初步形成重点面向“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科研体系。

凝心聚力谋发展 整合资源建平台

十年来,学校积极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优势产业,重点面向“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了科研工作,并通过“十四五”规划、“三个大会”等工作广泛凝聚共识,将大力发展科研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的具体抓手,并确立为学校整体意志。

同时,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引导,积极整合校内资源,加强平台建设工作,初步构建起了以省级、省厅级科研平台和团队为引领,校级科研平台和团队为支撑的科研平台体系,共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平台30余个,并获得了省级科研平台的零的突破,成功获批“四川省电子终端产品制造智能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

▲四川省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电子终端产品制造智能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立项


激发活力组团队 抢抓机遇促科研

十年来,学校人事、综改、教务、科研等管理部门多方协同,以体制机制建设为引导,以“251”人才梯队培养计划、职称评聘、科研团队建设等为发力点,激发学校教师科研活力,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主动牵头对接地方和行业企业,以学校精准扶贫等工作为契机,鼓励教师跨学院组建科研团队,深入企业一线挖掘实际问题,开展面向应用的科研。截止目前,学校以“企业专项”项目、横向科研形式对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400余项。

▲学校科技顾问团在宣汉、宜宾等地方企业调研访问


十年发展显成效 携手奋进谱新篇

在全校共同努力下,升本十年来学校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从思想认识上,全校教职工积极主动重视科研、从事科研;在制度建设上,学校已形成科研发展的“四梁八柱”;在平台团队建设上,已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平台和团队体系。

▲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截止目前,学校已累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40余项,立项经费达8100余万元。建设省厅级平台7个、校级高水平平台6个,市厅级科研团队7个;以SCI、核心期刊论文等为代表的高水平文章近80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0项。同时科研成果社会认可度提升,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共12项。

▲学校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线下展示


 

为全面展示学校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近期将在甲工楼B座一楼大厅进行校内各科研团队的介绍展示,共涉及校内二十余个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欢迎广大师生前往参观。

过去十年是学校科研工作艰苦奋斗的发展史。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正在引发深远的产业变革,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和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新的征程上,面对国家新发展阶段,要求学校主动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发展需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工作任重道远,学校将与全校师生一道,不断探索进取,开拓新的篇章!

(新闻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