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满载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的标准集装箱跨越欧亚大陆最快需要多久?一列从义乌出发的班列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之前会途径哪些国家?学习物流专业的小伙伴们毕业之后是不是新一代的“快递小哥”呢?带着好奇和疑惑,昨日,成都工业学院的同学们走进学术大讲堂,与来自国际物流行业的青年企业家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4月21日晚6:30,由科技处、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的名为“一带一路与中欧班列”的学术大讲堂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大学英语—丝路英语》课程班级、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其他学院各专业学生,以及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丝路英语教学团队教师聆听了讲座。
主讲人颜超总经理在国际物流行业从业18年,在“一带一路”跨境多式联运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创立的四川新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是中欧班列货代领域的头部企业。
讲座形式新颖生动,主讲人与主持人唐婷婷老师一问一答,结合漫画、视频、图表、大数据等多种形式,对“中欧班列”的起源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展示,并不时抛出有趣的问题,与现场听众交流互动。当主讲人老师讲到新冠疫情爆发后,在国际航线停飞、水运停滞、公路受阻的情况下,公司上下奔波筹措,破除重重阻碍,通过中欧班列将海外爱心人事捐赠的医疗物资运送至武汉疫区的往事,在场同学们无不感慨,深切感受到物流行业从业者的使命担当,也加深了对“一带一路”联通欧亚,推动多边经贸文化合作,构建人类命运体的理解和认知。
讲座中英双语交替进行,在问答环节,同学们争先拿起话筒,大胆使用英文提问:“将来想要在一带一路从事相关工作,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带有地域政治的战略考量呢?”这些问题,反应出成工院的青年们对未来职业路径的慎重思考,也体现了他们在拓展国际视野、关注国际事务和贡献中国智慧的渴望。
近年来,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开展教学改革,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手段和模式、学生课内外培养等方面多层次展开创新探索。二年级阶段新增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丝路英语》, 积极推进在线慕课《丝路英语—漫谈一带一路》的建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此次讲座是对第一课堂的延展,有助于培养我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跨文化意识,希冀未来的类似讲堂可以迎来更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洞见,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对相关行业和未来自身职业发展的认识。
(撰稿:唐婷婷,审阅:常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