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智能制造学院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思政大课

【时间:2022年04月25日 09:37】 【栏目:校园新闻 【来源:智能制造学院】 【编审:党委宣传部】

为传承航天精神,激发青年学生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4月23日下午14:00,智能制造学院组织学院学生在线观看了人民网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甘肃、四川两省共同开展“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活动。

此次思政大课包括“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画面回顾”、“科学家讲述中国航天故事”、“航天探索小实验”、“青少年学子分享太空梦想”四部分内容。通过观看学习,同学们受益匪浅,纷纷对活动内容和精神展开了热议。

21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班田恒林:观看了航天精神课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矢志不渝的精神。了解了在太空恶劣环境下,如何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健康等问题。控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压力,提供氧气水和食物这些物质,如何避免辐射等问题。重温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我觉得这不仅是一场传递科学技术的航天课,也是一场传递航天精神的思政课,我为我们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而骄傲自豪。

21机械工程专升本1班 张涛:回首过去,看到无数航天先辈埋头苦干的模样。如今,我们已经将古时的遐想变为现实。航天人一直在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埋头苦干、勇攀高峰,带着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去探索星辰大海。如今,我们青年一代生于盛世,仰望星空,想象着中国空间站的模样。中国航天事业正似火箭般上升,吾辈青年定当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未来,我们必定揽九天之月,实现我们的航天梦。吾辈定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让航天精神生生不息!

21机制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2班辛年涛:通过王院士的精彩讲解,我了解到了一些基础的航天知识。让我感受到这不仅需要克服困难的攻坚精神,更是需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和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当代人的努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当代人的,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这代人的。我们应该发扬航天精神,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20级机械工程1班付运游:探索浩瀚无垠的宇宙,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是一代代先辈们不懈追求的梦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航天事业拼搏与奋斗的真实写照”,听着黄伟芬老师的讲述,我对中国的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航天事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未来必定是世界的发展重心,航天英雄们的付出我们不应该忘记,向航天员们致敬,向英雄致敬。

19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班 林泽建: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采用了“快速返回方案”,让航天员以舒适、高效的方式返回地球。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展,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也是中国航天企业文化之魂。

19机械工程2班黄帅文:航天英雄们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凝聚逐梦力量,他们用实干去触碰梦想,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去圆梦,奋战的脚步从未停歇。征战太空对于航天英雄们来说,既是职业更是使命。星辰大海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开辟、去拓展。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将靠实干拼搏,向着星辰大海前行。

活动结束后,各班还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观看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了解到了航天发展故事并感受到了航天技术的飞跃,将自觉传承和弘扬勇于探索的精神,努力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撰稿:刘婉婷 蒋娇龙 审稿:黄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