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讲话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时代精神,用平凡之心践行社会责任,以自身所学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7月7日—7月8日,成都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绿研仙踪”实践团队深入四川省泸州市江北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探寻长江上游绿色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共实地调研了金沟村、先锋村、石鱼村、干坝村、岱宗村、下坝村和福海村七个村落,先后采访镇书记与各村村书记,走访农户数百家,致力于真正深入乡村,了解各村党建、绿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情况,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走访调研,服务基层
团队到达江北镇,首先对镇政府书记周建进行采访,初步了解到江北镇党建、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以及乡风文明建设等情况。之后,调研团队被分成两个小组,由带队人带领沿着不同的路线分别走访各村村书记及村民。在40℃的烈日下,团队成员发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奉献精神,坚持奔走于田野,穿梭在农户之间。各村村民也高度配合团队的调研,积极回答队员提出的问题,填写调查问卷。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村民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一定的了解,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和实惠,认为近年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振兴之路,人才先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团队通过为期两天的调研发现,江北镇各村劳动力人口不足、各类专业人才匮乏,导致振兴之路困难重重。
“乡村振兴必须要保证人才供应,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才是村里现在迫切需要的。”石鱼村村书记傅容说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团队了解到,江北镇各村都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且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各村制定了一系列的各类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在不断完善住房补贴政策、医疗和生活补助等政策,以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但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还有待提升,人才吸引力仍然不高,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兴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当牢记使命,主动把自身梦想融入乡村发展中,立足实际,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党群携手,共创未来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江北镇人民深知“党建强则乡村兴”,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江北镇镇书记与各村书记、村民上下一心,共同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周书记一直将人民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在采访时,他说到:“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健康并充满活力,党才坚强有力、朝气蓬勃。要不断增强党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始终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未来。”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多次向不同的村民询问其对党组织的看法,以及对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都得到了村民热情肯定的回答“党组织好嘞,你看以前村里都是泥泞小路,不好走哦,现在修成了马路,房子也翻修了,生活是越变越好喽”。村民一脸幸福地说到。
此次活动让团队成员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成就,也进一步发现乡村振兴的成功需要多方献力,充分调动了大家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履职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乡村振兴发展蹄疾步稳,青年一代当笃信好学,以理想和担当为启明星,脚踏实地,参与见证祖国的成长,争当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青年“领头雁”,实现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撰稿:李金雨;审稿:张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