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成工学子三下乡——推普搭建沟通桥梁,调研助力移风易俗

【时间:2022年07月15日 15:19】 【栏目:校园新闻 【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编审:党委宣传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沟通的桥梁。话为良媒、心无阻碍,方能凝神聚力、万众一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进。2022年7月12日,成都工业学院“心之语”推普实践团队,在凉山彝族自治区美姑县洒库乡洒库中心校,组织开展主题为“话为良媒,心无阻碍”的开班仪式并进行分班教学,同时调研组的同学在洒库乡乐美社区进行问卷调研,以期对当地居民的普通话水平、学习意愿以及对“移风易俗”的了解、接受程度有更精准的掌握。

早上8点30分,热情高涨的当地孩子们已经来校报到,也有不少家长来到现场,认真聆听乡政府领导、校长和指导老师的发言,希望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此次推普之行的内容和意义。

开班仪式上,洒库乡党委书记牛苦普体为开班仪式致辞,表达了对“心之语”团队的殷切期望和衷心感激,希望以后能够多次与“心之语”团队合作,让普通话在当地的普及率再上一层楼。

在开班仪式上,“心之语”带队老师李梦潇发言,她强调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并希望同学们能够普通话为桥梁,实现走出大山的梦想。

李梦潇老师在教室给同学们讲解了陈毅元帅的诗词《梅岭三章》,作为陈毅元帅的母校,希望通过陈毅元帅的事迹让洒库乡的孩子更了解陈毅元帅的精神,鼓励孩子们以陈毅元帅为榜样,积极进取,报效祖国。

在绿茵场上,“心之语”团队的小老师“坐而论道”,辅导洒库乡中心校的孩子们朗诵教科书中的文章。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中,透露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与此同时,调研组的成员深入社区,进行调研活动,与村民友好交流,询问当地移风易俗情况并调查彝族同胞对于普通话的接受程度,提高广大彝族同胞对教育、对普通话的重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是百年大计,普通话则是教育的基础。相信通过推普行动,可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求知的种子,不断激励他们奋发图强、成长成才!

(撰稿:刘国康,赵红松;审稿:张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