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成都工业学院2017年党政工作要点

【时间:2017年03月03日 10:25】 【栏目:学校领导讲话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2017年是学校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攻坚之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学做结合,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以学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全面转型升级的崭新局面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学校党政重点工作任务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学校资源配置,认真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提升,坚持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持续关注和改善民生。

一、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学校各项事业顺利推进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思想理论教育,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究,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系列活动,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意见》。加强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作辅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围绕“立德树人”,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加强对全体党员和教师的思想教育,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坚定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信心。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筹备召开成都工业学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明确学校未来发展思路,凝聚共识。切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一岗双责”,深化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院系内部机制体制完善,机关工作作风改进等方面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工作能力,进一步凝聚人心、打造共识,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干部选拔和任用激励机制,鼓励在岗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成长,优化干部培养培训,启动学校与地方、兄弟高校干部互派挂职锻炼。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处级后备干部遴选培养,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主体意识,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个责任”,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业务工作的紧密衔接。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工作作风建设结合,推进机关工作流程简化,促进办事效率的提高。对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不担责”、“怕担责”严肃问责,营造清风正气。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完成廉政风险防控重点领域权利清单编制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制定约谈、函询及诫勉谈话暂行办法。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学校审计制度,完成学校2016年专项审计工作。探索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新建和维修项目的工程审计,强化审计整改。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研究,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4.加强宣传和意识形态管理。强化校内舆论引领,加强新闻报道阵地建设。建立各总支官方新媒体,提高学校官微排名和质量。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一体采集,共同发声。提升媒体宣传质量,加强对学校综合改革等工作和师生模范人物的宣传,为凝聚方向、增强发展学校信心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强化新闻策划,围绕学校综合改革、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对外宣传,进一步树立学校良好形象,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合格评估奠定基础。出台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规范管理办法,强化对课堂、论坛、讲座等阵地的监管和建设。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制定学校VI标识规范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学校导示系统。加强院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院系文化氛围。重点打造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活动月,创建校园文化品牌。开展好文化讲座,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加强网络文化教育,建设绿色网络。

6.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节立德树人。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充分运用校史馆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毅纪念园加强文化育人。完善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体系,做好资助育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升教学实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好地发挥各种媒体及易班平台作用。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培养。努力开创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7.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意识和机制并举,切实有效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和侨联换届工作,大力培养、遴选和推荐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帮助海外归国优秀人才发挥作用,服务学校发展。着力增强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团结全体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做贡献。推进二级院(系)民主管理,学校积极为二级工会、教代会发挥作用提供支持。实施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工程,健全和完善团干联系青年制度,召开成都工业学院首届共青团团员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促进群团组织在学校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8.以实施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编制完成学校“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信息化建设、校园基本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及各院系分规划,在年度任务分解方案基础上实施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规划。

9.以整体转型发展改革和全面创新改革为抓手,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先行先试。试行综合改革发展后支持制度。按照可操作、可评价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继续推进4个(3个改革试点学院,1个建设试点系)二级院(系)、7个专业、20门课程的改革试点。以院系为主体,以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激发二级院(系)发展活动,着力构建二级院(系)内部管理机制和体制,解决关键突出问题,改革资源配置,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切实推进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出台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能力的试点方案,启动四川省全面创新个试验试点高校项目建设。通过试点建设,实现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和示范引领。

三、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迎评促建工作,补短板,扬特色,提升整体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0.积极动员,全面开展迎评促建。根据“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方针,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做好日常管理和建设,紧密结合学校各项工作,确保合格评估与其他工作整体推进。成立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组织机构,制定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自评自建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表,创新评估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将评估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重点建设任务。组织召开全校合格评估动员大会,深化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大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扎实推进合格评估各项建设工作。对焦合格评估的各项指标,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补齐短板,提炼和打造特色与亮点。

11.科学规划,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制定“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围绕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整合、凝聚、遴选、评估学科专业群,着力建设3-5个有特色的校级重点学科专业群。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本科专业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

12.规范各主要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设工程项目为契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为目标,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初步形成以产教融合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照合格评估要求,制定全面而详细的本科教学主要环节工作规范。修订完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档案的完整性。构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以“评估、督导”双驱动,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督导机制。开设一定数量的双语课程,采取措施提高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加强教研室建设,加强教材建设。开展“三风”优化工程,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确保教学基本环节全部达到合格评估基本要求。

13.加快平台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加大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科学规划综合实验楼、实训与创新大楼实验室布局,完成全校全部实验场地的调整与整合。对照合格评估要求进行实验室规划和设备采购,通过今明两年建设实现达标。加强省级、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高效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提高实验室开放率和设备使用率。开展本科实验室达标验收工作,探索自主式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创新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建立校外实验场地,探索具有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4.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校协同,大力培植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双创教育与素质教育共存,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共生,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快创新创业工场建设,实现二级院(系)微创空间全覆盖,搭建起与校外及地方协同的“创新创业工场—成工众创—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特别是组织参加好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升活动水平。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15.引导提升,促进向招生、培养、就业整体循环的转变。持续构建以服务行业、地方产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招生计划配置机制,优化本、专科结构,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创新招生宣传模式,建立“优质生源基地”。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开展分层分类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水平。开展多样化校企合作,强化就业市场与平台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信息化招生就业工作水平。

四、建设面向应用的科研体系,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
16.建设面向应用的科研体系。
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中心任务,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战略定位,紧扣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协同、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应用型科研平台建设工程和科技领军人物培育工程,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科研领头人和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初步构建起学校面向应用的科研工作和学术基本体系。

17.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科技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构建有利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成长、有利于开展面向行业企业应用、解决局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科研工作机制。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和科研制度体系建设工程,提升校级科研和行业企业的对接能力,全面落实各级科研和成果转化管理政策精神,为学校科技工作和广大教师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科研服务,增强科技创新和支撑人才培养的能力。

五、聚焦学校中心大局,谋划推进人才强校建设
1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符合新型应用型发展定位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着力改善教师队伍在数量、结构方面的问题,构建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结合学校发展和重点学科需求,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优秀博士、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及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高层次专业人才50人,争取在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人才方面取得突破,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校地企协同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教师教学规范、“双师双能”培养,帮助和指导教师职业成长。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形成一支数量达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9.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围绕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聚人才用人才的思路,探索实施新的招聘、用工方式,制定和完善人事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二级管理下的绩效激励机制,围绕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重点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推动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绩效工资改革,完善绩效工资方案,建立健全人才工程配套制度和办法,提升二级院(系)的绩效管理水平。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依据,做好定编定岗工作。

六、扩大国内外合作交流,完善开放办学布局。

20.推进校地合作。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深入推进学校与市州县、重点企业、协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共建发展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和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推进校外资源与校内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与有效利用,探索提高学校科研服务社会能力的途径。按照省委要求推进精准扶贫,督导宣汉县脱贫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开辟扶贫支教基地,倡导师生积极开展对口志愿服务,确保2017年学校定点帮扶村摘帽脱贫。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开放机制。

21.加强校友联系。探索建立校友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机制,完善校友信息系统,发挥二级院(系)作用,加强联络新老校友,夯实校友工作基础,畅通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能。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会在产教融合等方面的作用,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支持。初步建成学校理事会。

22.拓展国(境)外合作。实施2017-2019年三年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培养计划,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实施海外学者讲学支持及合作科研计划,进一步推进“春晖计划”,开展校际合作科研,提高学校和教师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依托“陈毅游学奖学金”项目,进一步扩大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的领域,增加派出人数,提升项目质量。利用校内外资源,继续开展对行政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及学生的语言培训。积极开展与国(境)外高校的人才合作培养。进行全面调研,与1-2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

23.深化继续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教育学院转型发展,拟定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成立教育培训咨询公司,打造非学历教育特色培训品牌,通过继续教育和人才培训,实现并强化学校与地方企业的黏合,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七、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24.提高内部管理效能。开展《成都工业学院章程》学习宣传,继续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以“2017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厘清职责、落实岗位,优化流程、加强考核,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实施OA优化项目,简化、规范办事流程。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单位)职责边界,开展部门作风建设专项试点,倡导敢于管理、严格管理的工作作风。加强校园网内网建设,提升网络信息集成能力、推进校内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效能。优化和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在约束监督的同时加强保障激励。结合学校整体综合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增强二级院(系)办学活力。加强督查督办,注重工作过程管理,确保学校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

25.加强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坚持教授治学,提供条件、充分保障校院两级学术机构的学术事务职权、切实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的民主管理监督作用,完善提案提议督办机制,建立大学生权益工作室,推动学联学生会组织开展提案工作和日常权益维护。推进校务公开。

26.强化内控管理及建设。加强预算执行和监控机制建设。启动学校预算全过程管理改革试点,建立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动态监控体系。强化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加强与银行及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资金保障能力和资金使用绩效。

27.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以校院二级管理改革及管理机制调整为核心,以人才引进、绩效改革、实验室调整、办公用房调整、经费使用绩效考核等为抓手,稳步推进学校资源配置改革。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自主与约束相结合的校院两级资源管理机制、公平激励的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鼓励资源共享。

28.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学校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账、分开管理。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校内各类招标评审专家库及招标规范管理制度,加强采购管理,规范采购流程。制定办公等用房的分配、使用、管理规则,调整优化整体布局,规范办公等用房使用和管理,主动为基层教学和办公需求服务。

29.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完善后勤保障服务运行机制,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加强校园环境整治、修缮和美化工作。探索实施家属区物业管理的新机制及运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实施水电目标管理,加强学校节能减排。

30.推进校办企业及资产公司建设。有序推进校办企业由传统企业向资产运营和高科技行业转型。校办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探索联合高科技企业组建混合制高新技术企业,努力争取获得武器装备承制资格证。加强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建设,健全校办产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制定并完善工厂相关管理制度。积极服务学校和地方经济发展,制定并完善资产公司及其子公司管理制度,资产公司经营取得实质性突破。

八、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31.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高效完成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规划项目综合实验楼和实训与创新大楼的立项、设计、招标及报建工作,确保年内动工建设。牢固树立“服务保障”意识,完成学生宿舍内墙粉刷及篮球场改造等政府采购维修项目。按照学校发展目标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郫都区规划适度调整郫都校区校园总体规划。

32.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管理服务模式改革,创新并完善信息化工作和建设机制。完善数据中心建设和基础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信息化数据及业务总线。完成一卡通系统升级改造,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的融合。加强各部门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切实提升信息技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驱动和支撑保障能力。

33.推进图档文献及期刊建设。继续加强图书、档案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保证各类专业图书馆藏均衡。做好文献资料利用分析与阅读推广。筹建特色馆藏室。着手建设行业产业情报信息服务中心,提高图书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校史馆、陈毅纪念园的软硬件建设,促进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学校档案工作,召开档案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学报建设,制定并实施学报转型发展及特色栏目建设战略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报英文期刊的创办方案。搭建学报面向师生的服务平台,强化期刊服务科学研究功能。

34.加强安全稳定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和谐安全稳定,建设平安校园。完善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责任机制,制定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失职追责办法。全面推行安全稳定工作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校园监控建设,逐步实现室内外校园监控全覆盖。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和管理,完成门户平台及站群的信息系统等保测评及定级审核,做好网络舆情监控与处置,技术与管理双管齐下提升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九、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师生改革获得感与满意度。

35.继续实施教职工关爱计划,开展民生工程征集,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完善家属区业主委员会,探索家属区自主管理新机制。加大几个家属区全面整治,加强环境的美化和优化。启用集中办事大厅,融合学生服务站功能,推进民生服务。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开展双困生就业精准帮扶。关注教职工健康和定期体检,认真落实离退休教职工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员工的归属感,提升师生改革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