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校长严余松
(2020年12月30日)
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一起在新年到来之际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术交流会。首先我想再次对本次获奖的论文作者表示祝贺!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不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也深刻影响了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不仅加快、催生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与利用,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是在全国进行了一次线上教育、远程直播的大规模全民实验,让我们的教学过程、培养理念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和锻炼。由于我们身处郫都,因而还打了一场突发的疫情防控加时赛。在此,我要对奋斗在教学一线、防控一线的同志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你们辛苦了!正因为有了大家的积极努力,学校才能在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狙击战、攻坚战的同时,保证学校的正常办学,并取得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放眼202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当属10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破除“五唯”顽疾、树立科学的人才成才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总体方案》在学校评价上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在教师评价上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在学生评价上坚持全面发展,在科研评价上强化了过程评价。这些新的时代要求顺应了教育规律,彰显了中国智慧,在多维评价里摘掉虚幻的“帽子”,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各自领域发挥所长、崭露头角,触摸学术的真相,找到知识的力量,将扎实学识转化为育人动能,以仁爱之心培育每一位学子。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已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高校的核心任务。作为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基础和保障作用,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天参会的教研室主任、专业、团队和课程组的负责人们,你们肩负的责任很重!希望你们牢记初心使命,不负学校重托,回应学生深情期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承载基层教学组织的二级学院是联系一线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为了增强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学校出台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希望各教学单位能够迈开步子、大胆创新,全面提升教师能力水平。要鼓励教师运用新教学理念开展翻转课堂等课堂革命,打造“有灵魂的大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育人实效;要打赢课堂改革攻坚战,创造有“获得感”的新课堂,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开展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引导教师积极投入课堂改革与创新实践。要拓展学生第二课堂,在教育目标上更注重“导向”,激发学生创造力;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更新”,统筹好理论与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互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我们要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建设好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的基层教学组织,为专业、课程负责人主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机制,推动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开展常态化;要激发教师深度参与教学、教研、潜心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找到成就感、让学生找到认同感,把握好教学相长的高度与师生同心的温度。
老师们,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建设。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学校追赶的脚步不但从未停歇,而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创新,乘风破浪。这些年,我们入选了两个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了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还在今年通过激烈竞争,成功获得了四川省的首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有十多个专业将获得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学校梳理的“十三五”发展大事记已发布到学校网站,希望大家关注,可以说学校圆满甚至是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成都工业学院不负“工业”二字,百年前便是响应“实业兴国”的十余所“甲种工业学校”之一,我们以“甲工楼”命名实训大楼,就是对学校历史的传承与致敬。当大家走进校史馆,你们会看到我们的学子不仅精于实业,在书法绘画等艺术和人文方面也颇有造诣。这深刻地启迪我们要统筹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善德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为国家培养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与人文气质兼具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发展工科,更要重视人文,要让我们的学生不仅有过硬本领,还要有人文气质,更要有家国情怀,这既是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更是成都工业学院的历史传承。
谈到“应用型”,我想我们的老师们并不陌生,但何为“应用型”,“应用型”何为,如何彰显“应用型”,这都是我们还需大力探索与研究的命题。近年来,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在国家倡导建立高校分类评价体系的大背景下展示出了作为新生力量的无可比拟性和不可替代性,应用型不是低水平,应用型不是简单化,应用型不能形式化,乡村教师也需要国际视野,培养应用型人才更难、更需要探索和创新,更需要改革的勇气,更需要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我希望老师们结合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胆创新、深入研究,要让教学研究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学研究成果成为教师的荣誉,让教学研究氛围的营造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让教学研究水平成为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学校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基本制度,要有专项,有专门的经费,要将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创新情况作为二级学院和相关处室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每年都要出版一本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开一次教育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会,并评选优秀论文。我们不仅鼓励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还要鼓励教师们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讨会,要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调研相对多,普通教师学习交流机会相对少的问题,形成制度、形成机制。刚才,江明芳、陈佼和罗英三位老师分别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他们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听后很受启发。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以及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和追求,这是我们艰苦奋斗之成工精神的人格力量!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教学,还要研究;我们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还是教学的探索者。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是相互依存与促进的辨证关系,所有的这些教学研究论文是作者们付出心血的劳动成果,也是我们教师们默默耕耘的真实写照,希望大家继续发扬所学,扬长补短,将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和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相信你们的每一个进步都将是让学校在应用型队伍中熠熠闪光的力量!
老师们,科学和技术是广义的,有其丰富的内涵。教育学是一个单独的学科,高等教育是一门科学,因此,教学研究、教育学术交流是学校的重要活动,不但可以有效增进各学院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也为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的合作与创新奠定基础。本次教学工作学术交流会,老师们结合我校实际,解放思想、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观点和意见,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改革经验,对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希望全校教师继续改革创新,将教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持续推动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教务处正在牵头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想就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讲几点意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在网络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知识传授已经不是教师的唯一任务,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才的时代重任。帮助学生成长,适应社会进步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自我提升的能力,能力迁栖是大学必须要学会的。与人协调共处、热爱生活、开放包容等思想与素养,热爱社会、乐观豁达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毅力也是在大学里必须养成的。因此,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我们这类学校的大学生,不仅仅是来学习某门课、也不仅仅是来获得文凭、掌握某些专业知识的,而是整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这实际上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全面成长。课堂满堂灌已经严重不适应今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甚至已经阻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改革创新、体现学生中心来制定,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结合我校理论课时、课堂内课时过重的具体实际,我们要强化通识教育,扩大学生学习的选择权,要缩减课内学时、增加课外指导,要降低理论教学学分增加实践学分,要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服务产业对接行业的应用型特征,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和课外指导,坚决压缩课内总学时,要进一步扩大大类培养力度,加强综合训练和复合式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必须强化、五育并举必须生根,课堂教学必须求质量、讲效果。“明德广识、技精能强、融通善用”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一定要得到贯彻落实,“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崇尚实践、追求卓越”的成工精神也必须得到发扬。为此,学分与学时要相对脱钩,绩效与课堂内学时不再直接关联,校院二级管理必须强化,单纯的工作量考核必须改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制定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
回望来时路,学校的高教研究开展已经扬帆再起航;逐梦再出发,教学研究的学术高峰永无止境。在此我要祝愿各位老师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做好教学研究,让教学研究水平更上层楼,教学成果更加丰硕,学校也将继续发扬好教学研究交流的优良传统,开好年度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议,让我们明年见!
再过两天,就是元旦节,借此机会,祝大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