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四川日报:无人机市场何时“起飞”

【时间:2015年10月13日 14:20】 【栏目:媒体看学校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2014年8月,甘孜州巴塘县跨金沙江无人区,无人机成功跨江展放导引绳后飞回。 本报记者 何海洋 摄(资料图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无人机编队吸引了海内外的关注。在绵阳举行的第三届科博会,最大的明星也是无人机——近30万观众涌进展区一睹风采。投融资机构与企业对接会,最受风投追捧的路演项目,也是拟融资2000万元的无人机项目。

炫酷、时尚这些标签背后,还有美国航空航天产业调查公司Teal Group集团对市场的预判:到2022年,全球在商用无人机上的开销将翻倍,达到114亿美元(近700亿元人民币)。

无人机市场的引爆,看似一触即发,但何时才能真正“起飞”?

A研发者的感叹

投入与产出有错位,投入8年还不能收回成本

在科博会上路演、拟融资2000万元无人机项目的主人,是成都前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光初,他是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博士,2007年回国创业。8年来,公司研发运营的投入已超过6000万元,但销售收入不及投入的一半。

9月30日,在位于成都天府软件园的办公区,胡光初向记者感叹,“投入8年还不能收回成本,可见无人机商用,路有多长。”

胡光初及团队研发出无人机设计的必要工具CAE软件,然而,市场推广却异常艰难。他认为,这种艰难不仅有“民参军”的壁垒,更重要的是无人机认证、标准制定的滞后。“作为民营企业,我们想抢食这部分市场,但没有什么突破。”

为了养活130多号员工,公司开始生产技术门槛相对更低的八旋翼无人飞行器,每架售价10多万元,可携带20公斤农药,实现无人机农业植保作业。“主要瞄准新疆、内蒙古、东北市场,按每亩收费10元计算,收入可观。”胡光初说,这部分业务今年已在新疆进行试点,预计明年能全面铺开。至此,公司将形成无人机研发、制造、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在胡光初的办公室,一架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仿真模型特别显眼。这架无人机采用特殊材质,可实现隐身,正处在全力研发阶段,预计2017年能投入生产。他热情地邀请记者,“我们在双流有试飞室,试飞时你来看吧,最尖端的无人机科技都在里边。”

研发阶段投入惊人,胡光初寄望于这次能顺利融资。“无人机领域市场太大,如果做得好,出现比马云还富的人也不奇怪。而现在看透这个市场的人不多,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

B应用者的迷茫

需求与应用有错位,需要无人机的地方多,能满足要求、性价比高的太少

9月19日,广元市中子镇国网广元供电公司施工现场,一架小型六翼无人机腾空而起,拖着红色纤维绳往目标杆塔飞去。无人机放线负责人陈哲告诉记者,如果是人工放线,布这段线至少需要10多个人,同时需砍树,进行青苗赔偿。而采用无人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成本。
除了放线,电力巡线也在试用无人机。与过去人工巡线方式不同,无人机可以轻松到达距离地面100多米的铁塔上方,利用高清相机全方位、多角度实时观测和拍摄,实现点对点的故障查巡。2014年全国输电线路总里程有115万公里,如果都采用无人机巡线,每年的费用就达上亿元。

近日,大竹县在我省首次试点用无人机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省林业厅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站长王玉琳介绍,松材线虫病是森林的“头号杀手”,以前人工监测费时耗力,还可能有疏漏,将无人机航空测量、遥感技术用于监测林业有害生物,可精确定位枯死木、变色树,确定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范围、面积。

但让应用者们迷茫的是,现阶段进行的无人机招投标,流标的不在少数。成都工业学院无人机研究所所长严月浩分析说,能够完全满足应用者需求、性价比又很高的无人机太少。举个例子,电力巡线巡检,还要求处理一些故障,例如无人机携带专用设备,在结冰的线路喷火,以融化冰雪;森林监测要求携带红外探测设备,森林里有人点火抽烟都能看到……这些细致的要求,现阶段能实现的无人机公司屈指可数。

据严月浩及团队的统计,目前在成都成功注册的无人机研发公司有16家,生产企业约20家,服务型公司有50多家。这些公司中,大部分做无人机航拍,销售无人机航模。“玩家、娱乐性质的无人机很火,但真正能提供行业应用的公司很少。”严月浩说。他和团队瞄准了无人机的细分领域,主要研究超低空领域(120米以下)的无人机、大数据与精准农业的结合。“比如无人机放羊,可以在头羊身上装一个接收器,通过无人机来指示头羊,并实时监测;比如面积非常大的鱼塘撒饲料,有可能中间的鱼吃不到,而无人机能实现均匀地抛洒饲料。”他的梦想,是研发生产出农民买得起、用得来的无人机。

严月浩认为,无人机最大的应用市场在于灾情监视、大地测量、管道巡查、地质勘探、森林防火、环境保护、农药喷洒、气象观测等。四川的无人机产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这个产业还在爆发前夜。

C“军转民”的探路

明星“翼龙”或出售“机票”,通过提供租赁服务来收费

翼龙无人机,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中低空军民两用无人机。最高可飞到海拔5300米,航程可达4000公里,是我国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当家明星”。在军用领域,“翼龙”以超高性价比出口,全球客户订单已排至2016年,供不应求。9月30日,记者造访四川汉科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亮另一个身份,是四川省商用无人机产业联盟秘书长。去年6月,全国唯一的商用无人机产业联盟在成都成立,成员包括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9研究所、第10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等。同年,联盟成立成都汉天商用无人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做翼龙无人机的民用领域研发。

孙亮介绍,“翼龙”民用面临几大难题:一是售价高昂,一架价格上千万元;二是民用客户需求千奇百怪,需进行适应性改造;三是突破单纯的买卖关系,服务模式需创新。

为此,他们为“翼龙”的民用规划了路线图——将采用航空公司运营模式,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负责研发和制造,引入金融租赁公司来购买翼龙无人机,而汉天公司只负责服务。航空公司为顾客提供运输及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收取机票费来赚钱。同理,汉天公司也将组成无人机队,通过为客户提供租赁服务来收费。

针对用户需求对“翼龙”进行适应性改造,孙亮发现,无人机是“军转民”的好抓手。“民用的需求很细很琐碎,军用技术适应性改造之后,反过来也可以反哺军用。”这几天,他将启程去江苏和几大物流巨头洽谈。孙亮透露,他们正在研发水上无人机,只要有开阔的水面就能起飞。“这将掀起物流革命。之前从上海到成都,当日达已是物流极限,采用无人机运输,可以实现半日达,从成都到四川的二级城市也只需约一小时。”

D“四川造”的未来

有先天优势,要打响品牌还需在应用、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无人机市场引爆在即,“四川造”能否走在前列?“我们有先天优势,基因好。”孙亮给出肯定的答案。随着商用无人机应用技术逐渐成熟,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未来将形成一大新兴高端产业。而在成都,拥有一大批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研发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以及具备各类核心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这些基础性条件和优势,是“四川造”的底气。

成都工业学院校长严余松指出,目前无人机最弱的部分是应用,从无人机研究、制造,到应用到售后服务,甚至是组建专业服务公司都需要协同创新。“就像汽车行业,如果汽车只是卖出去算数,没有4S店等售后服务,产业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

无人机在有些领域不是全天候需要,比如说农业无人机,撒农药的时候需要,其他时间闲置,“如果把无人机卖给各家各户是不行的,价格还贵,这时候就需要专业机构组织起来,提供专业的租赁服务。”

由此,严余松认为,要打响“四川造”无人机品牌,搭建平台很重要。换句话说,就是用互联网+无人机,把众多企业联合在平台上,依托平台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还可以进行联合攻关,集合平台的力量,培育有影响力的企业。

胡光初则期待国家出台相关标准,政府出台产业规划。事实上,成都市已经出台《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2014-2017年)实施计划》,成都将以大型客机的机头大部件、喷气公务机、无人机、航空发动机等项目为龙头,培育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强、拥有知名品牌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建成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主要基地,力争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目前商用无人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都处于起步阶段,谁的技术领先和视野领先就能走在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川造”无人机大有可为。

《四川日报》2015年10月13日第九版: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51013/1128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