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这一曾经专属于军事用途的航空器,在被广泛用于反恐数年后,正驶入寻常生活中,在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所曾经在抗战时期举办过航技专业的百年老校,成都工业学院“重拾旧业”,依托自身的工科优势和制造业背景,最近两年在无人机民用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动作频频、颇有建树:2013年百年校庆之时,该校与深圳莲花百川科技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无人机联合开放实验”,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共同攻克无人机领域的技术难关;在2014年10月,主办了西南地区旋翼无人机第一次学术论坛;今年9月协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联合了山西、河南、北京、天津、四川等地区部分高校统编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系列教材、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指导书等,致力于无人机教育;承担了《无人机智能指挥监测中心》、《基于超声波的智能壁障无人机系统》、《多旋翼智能农用无人机》、《下一代无人机技术探索》等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攻关项目。
在最近召开的首届西南无人机应用与监管高峰论坛上,成都工业学院不孚众望,当选为第一届四川通用航空协会无人机专委会主任单位,该院院长严余松教授当选为专委会主任。
学校的发展与企业、行业的发展不谋而合
针对最近两年学院在无人机研发领域的成就,严余松认为这是学校办学性质所决定的。成都工业学院是一所工科类应用型大学,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办学。目前无人机产业是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与当初的智能手机一样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是带动工业领域相关产业链拓展和适应农业大省地位的重要产业。而学校自身拥有航空技术相关专业基础:1942年开设了航空维护科,1944年按教育部要求增加航科机械技术科,时任教育部部长陈立夫还给调拨了飞机和发动机供教学之用,在这期间,学校编著航空维护专业教材若干,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近年来,学校在进行社会服务过程中,意识到无人机在农业、测绘、勘查、灾难救助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于是展开了对无人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解决应用中的一些难题时,学校主动与行业和企业联系,而他们正好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这样,学校的科研方向和行业、企业的发展不谋而合,联合推动无人机的发展成为了共识。在经过多次接触并举办行业论坛之后,最终依托四川省通用航空协会,成立无人机专委会,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合力攻关,在加快技术向应用转换的同时,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以解决无人机飞行安全和有序竞争的问题,在应用和监管两方面,加快行业自律和有序发展。
打造专业服务平台 培养综合应用多面手
目前,民用无人机尚处在起步阶段,在这块市场中占据了最大份额的某家公司,其主打产品是航拍无人机,被视作高级玩具而已。“没有成为各行业必不可少的东西”,严余松如是评价,“专业化应用研发不够,智能化程度不高。无人机未来的发展,将覆盖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很多领域里,以相对低廉的成本代替人工进行沉重、肮脏、危险的工作。协会的工作正是要整合高校和行业、企业资源,协同研究攻关,打造无人机专业品牌,并逐步建设起相应的服务系统和专业平台。”
“我校无人机科技工作者的理念是‘研发一款农民买得起、用得来、易操作、效率高的无人机’,我深表赞同。”严余松说,“无人机可用于低空农情监测、植保、作物制种辅助授粉等。植保中使用最多的是喷洒农药,其效率比人工打药快百倍,还能避免人工打药的中毒危险,并能减少农药用量。我们的目标是要通过研发降低成本,提高飞行稳定性和工作效率,让无人机走进千万家农户,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逐步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和平台,让农民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现无人机植保,降低无人机使用门槛,提高无人机使用效率。”
基于服务平台的建立,相应的专业从业人员需求也在逐步扩大。单就农业而言,根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预测,中国农用无人机需求量接近10万架,从业人员需求量是40万人。对此,严余松表示,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涉及制造、控制、智能化、应用管理等方面,怎样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是学院目前正在考虑的事情。从产业发展的前景来看,熟悉从制造到应用管理整个流程、综合应用的多面手,将是未来学院开设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川教育网:http://www.scedu.net/p/8/?StId=st_app_news_i_x635800700807981443